理顺资源 统筹保障 聚焦大商科建设

发布者:usy教与学发布时间:2021-05-19浏览次数:473


2021年4月26日上午10:00,在书海馆417召开了三亚学院大商科建设思路研讨会,学校执行校长刘开南、副校长朱沁夫、王丹、高一兰、财经学院、管理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丝路商学院的主管领导参加了会议。就大商科未来的学科建设发展好,专业特色方向展开了讨论。


近期教学活动安排


会上,刘校长提出,此次讨论会议召开主要聚焦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契机,站在本学院的角度,盯准未来、谈论大商科建设发展思路、长远规划、发展特色和方向、以及对加强和发挥商科的优势,挖掘现有学科资源潜力的想法等。


教学情况沟通


财经学院院长张涛教授谈到,学科建设发展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今年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年,财经学院紧锣密鼓的在部署安排。张院长强调,学院学科发展的规划四路、科研导向、教研方向、项目课程方向等要具有可持续性。学科建设最终就要落实到专业,落实到课程上,回归教学方面。关于财经学院在大商科建设方面的思路,张院长谈到,一是结合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从金融创新方面对经济金融专业尝试创新。其次关于国际贸易专业,鉴于海南位于改革前沿的特殊位置,我们要结合区域性的优势,开拓国际贸易的跨境电商领域。此外,会计财务专业的突破点我们还在进一步探索。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王涛教授谈到,学科建设要关注资源共享,大商科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师资方面主要是经济类的、信息类老师,这两个方向的人才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可以和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丝路商学院共享。同时,建议尝试依托非实体性的研究机构将分散在不同学院的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教师整合到一起,凝神聚力,在符合自己专业背景的模式下,对学科建设集中发力。关于金融科技的方向,目前计划从区块金融、理财科技两方面进行展开。陈晓昕助理补充到,关于大商科建设,可以从需求端去考虑一下大商科客户到底需要我们怎么建,客户端(学生家长)要求我们怎么建设,他们希望看到孩子最后什么样的实习成果和就业方向。其次我们需要考量的就是金课的标准,国际化课程的开拓和拔高。最后的企业端,他们到底希望的大商科是什么?在自贸港中我们需要抓住一些什么机遇,这都需要我们在讨论、调研和回归教学人才培养计划来落地的。


丝路商学院副院长皮永华谈到,关于学科建设的组织力问题,学科建设最后还是落到每位老师身上,大家要形成一股力量,所以组织力是很重要的。未来学院的定位还是按照之前的思路,作为“跨境”高等教育平台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目标,整合优秀的国内外专业教学资源,打造专业的国际化理论教学团队;聚集具有国际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家资源,打造学院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未来还是更多的需要走出去,加大怎么去拓展、探索力度。


管理学院史自力院长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做了分享。大商科定位,贸易和金融。商科中,贸易就是躯体,金融就是灵魂。结合自贸港的内涵,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大商科在三亚学院里面要做一个学术的高地,人才的高地,智库的高地,要体现学科显著的引领力、突破力、创新力。



副校长高一兰谈到,各个学院能够聚焦到现代服务业的学科领域里面,各个学院聚焦聚力大学科平台,立足自身特点和方向应该做什么,应该去支撑什么,推动自己学院的学科专业的建设。思考了大商科建设对学校里面工作的支撑,学科发展的支撑,也考虑到了外部资源的利用,以及怎么去嵌入学校的平台的。高校长强调,各学院还是要多关注自身定位,明确方向是什么,定位是什么。对于长线传统专业怎么引领。第二,面向未来,蓝图是什么,有哪些核心最基础和最创新的问题。需要的资源是什么?我们资源的需求是什么?资源是内部提供的,还是有办法需要整合的。在大商科的建设思路上,大家如何去共享共用,然后去创新,让它有更高的价值。



副校长朱沁夫谈到,大商科从学科涉及到学科门类来讲属于经济学管理学。而实际上可能涉及到更加具体的核心的学科范围,从一级学科来讲,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所以大商科或者新文科的发展应当体现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发展,这就是经济学管理学与智能科学的融合发展。大家说了一些非常好的意见,非常具体。他认为从专业与专业特色、学科与特色方向,平台的选择和和团队师资队伍结构都是应该兼顾考虑权衡的。



副校长王丹谈到,首先“发展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这不是喊口号,这就是在三亚学院能够立身,能够立足事业,能够继续发展的关键。三亚学院在资源这么匮乏的条件下,教育教学还要进行改革创新上层次上速度我们必须要有的心态。第二,关于大商科建议必须达成一个共识,务必要走融合交叉之路。这在过去的5年是这样,未来的5年甚至10年更的是这样。大商科建设,从教学层面,围绕着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学科,我们会尽力把在教学上能融合的给大家分配平台,争取用最小的投入争取到最大的产出,比如一流课程申报,我们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十四五期间,在应用经济学学科领域下,大家要齐心协力把大商科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工作总结




会议最后,刘校长总结说,研讨会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大商科的建设发展对应学校整个的发展速度和规划来讲是重中之重。从我们的学生看,商科学生的规模体量都是最大的。把商科办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是我们要坚持做的事。管理和财经两个学院的建设投入,学校也是做了很大倾斜。“管理”最重要的是“理顺”,不顺了才去管。“经济”中的“济”他的本意就是帮助共享。对大商科建设来讲,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大的方向,方向比我们现在努力还要重要,方向不定,失之毫厘,差于千里。所以非常希望听到各位在专业领域里面好的建议,今天确实我们大家受到很多启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多地持续的凝练方向。学校有学校的大的方向,在商科上要做出特点。我们各个专业要围绕学校专业的整个学科的布局,现代服务业、城市治理,涉及到的相关领域,很好的支撑,这就是我们要定的方向,也是我们今天建设思路。


其次,面对具体的业务工作,我们首先要理顺各种各样的关系,这是核心。我们不希望有各种各样的偏差错误一错再错。关于大商科来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是跟我们的未来的智能社会,或者数字经济,进行升级的过程。所以要结合三亚学院的学科建设方向,还有未来的发展去要引领,去做探索,抓政策、抓趋势。这也是我们今天开会的主旨所在。


第三,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在海南独有的政策环境下,我们要有信心做成学术的高地,人才的高地,智库的高地。产业行业上的作为就是要让金融科技、智慧会计、国际会计、国际金融等这些只有在海南独有政策和应用场景下实现。培养出上述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最核心最想要去做的事。


第四,政策研究透,趋势要抓好。国家给海南省自贸港的教育高地打造的契机,与我们学校大商科建设的维度结合起来,可以构建一下在民办高校的几个限定特征。我们是为国家教育改革创新,做出和我们传统教育培育不一样人才。后面还会持续在这个方向进一步的努力,此次是一个宽泛的头脑风暴,下面要聚焦的更加细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