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工具”,如ChatGPT、GPTs、文心一言等)在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使用,保障学术诚信,提高教学质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允许使用的情况
在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不影响对学生创新能力等考核的前提下,可适当使用AI工具,主要包括:
1.文献检索与管理:可用于文献检索、关键词推荐和文献管理,但需确保引用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图表推荐与辅助制作:可用于推荐统计图表类型和辅助制图,但不得用于生成或修改原始研究数据及关键研究图表,最终图表需原创。
3.非创新性方法辅助:可辅助完成非创新性研究方法的筛选、代码编写及调试,需确保方法和代码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4.参考文献格式检查:可辅助检查参考文献格式,但生成结果需人工核查。
二、禁止使用的情况
1.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禁止在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毕业论文结构设计、研究选题、研究意义及创新性总结、研究假设提出、数据分析、结果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总结等关键环节使用AI工具;
2.原始数据生成或修改:禁止生成或改动原始数据、原创性或实验性的结果图片、图像和插图。
3.论文写作:不得直接使用AI工具撰写论文正文、致谢等部分,语言表达能力仍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4.涉密内容:涉及保密的论文不得使用AI工具,也不得将任何涉密数据上传至AI平台。
三、其他事项
1.智能生成内容检测: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需进行AI生成内容检测,生成比例不得超过40%。
2.学术责任:学生需对AI工具生成的内容进行自查,避免错误归因,并对最终提交内容的准确性和原创性负责。
3.学科补充要求:各学院可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具体使用要求。
教务处
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