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学院召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题会议 以改革赋能“千人千面”个性化育人

发布者:usy教与学发布时间:2025-10-28浏览次数:34

2025 年 10 月 27 日上午,三亚学院2025—2026 学年秋季学期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在书明楼 C101 教室召开专题研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校领导王丹、朱沁夫、高一兰、柴勇、陈博,各学院负责人及教务处、学工处、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应用科技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教务处负责人对《三亚学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进行专题解读,系统阐述本次修订的核心理念与具体要求,详细介绍“通识教育课程 + 专业教育课程 + 综合实践(项目)” 的课程体系框架重点解读了专业教育课程依托五大跨学科平台构建三层四类“课程树” 体系,同时结合 “LST”(Lecture 大课讲授、Seminar/Elective 研讨拓展、Studio/Tutorial 实践辅导)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为各专业提供清晰政策依据与操作指引,助力学校“1+3+N”(1 位全程导师、3 类学习路径、N 个实践场景)育人模式推进,实现“多元融合、个性成长”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副校长、教务长柴勇教授通报近期校领导深入课堂与实验室巡查情况,强调各学院教学管理负责人必须下沉一线,通过日常巡视主动发现问题、掌握真实教情学情;他指出需保障“LST”模块与“芯位智慧教育平台”的融合应用,并重申教学改革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要求各学院将顶层设计与专业底层逻辑相融合,切实提升课堂质量与资源利用效率,落实“一一案” 的个性化培养要求。

执行校长王丹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她指出当前学校办学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打破“路径依赖”针对本科人才培养,各学院要明确所有专业课程须以“实题实做、虚题真做”原则进行重构,依托跨学科“项目池”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实现“干中学”;破除“死记硬背”,转向过程性与能力导向评价,综合运用项目报告、现场答辩等多元形式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紧密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与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共建微专业、职业技能课,实现“课程 - 场景 - 就业”快速对接,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王校长要求各学院负责人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灵活施策、杜绝形式主义,确保改革理念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在交流环节,各学院负责人围绕正在开展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深入沟通,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学分结构优化、LST模块有机贯通、项目制教学与职业技能认证对接等共性问题上。大家纷纷表示,改革方向明确且契合学校“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同时在具体落实中结合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寻求个性化解决方案支撑“千人千面”成长目标。